关于举办第八届水利行业数字教学资源
大赛的通知
各水利职业院校,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丰富水利行业终身学习平台教学资源,服务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八届水利行业数字教学资源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提升水利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一批课程内容精品、教师水平精湛、教学效果精准的水利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推动水利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开发与共享,充分发挥在线课程在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水利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作品类型及要求
(一)作品类型
在线开放课程。
(二)作品要求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教学标准;课程目标定位准确,内容完整,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资源丰富,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紧密对接岗位实际,反映相关领域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与行业企业等合作开展课程建设与实施,体现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共建。
3.课程应为《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水利大类中各专业领域的课程,包括专业(技能)课程(含实习实训)。
4.课程总学时不低于32学时,至少在课程平台上完成两(学)期的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在同类课程中教学效果良好。
5.课程团队师德师风优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数字素养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专业课团队主要成员中应有“双师型”教师。课程负责人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同一课程负责人限牵头申报一门课程。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不超过5人。
6.体现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成果,课程教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教学、测试、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完整丰富并有效实施,有效防范刷课、替课、替考行为。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教学全过程管理严格有序,教学支持保障条件良好,未发生过较大及以上教学事故。学习过程数据完整,学生受益面广、参与度高、获得感强。
7.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原创度高、质量精良,符合大众审美,教学案例使用得当,语言文字、图片、地图等使用符合相关规定,无知识产权、肖像权争议。
8.全面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9.课程平台资质符合要求,运行安全可靠,内容审核把关能力强,界面良好,能够在多种终端上运行。
10.已往在水利行业数字教学资源大赛中的获奖作品,若无实质性修改完善,不得再次参赛。
三、竞赛方式
(一)注册报名
各参赛团队于7月30日前登录大赛网站(http://szzyds.xq5u.com/a/race)注册,下载并填写报名表(附件1),按要求签章后,以PDF版上传至平台确认报名。
(二)材料提交
申报书及证明材料(附件2)、汇总表(附件3)按要求由申报单位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签章后,于2024年9月15日前上传PDF版和word版至大赛网站,原则上不另行提交纸质版材料。
(三)作品评审
作品提交截止后,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网络评审、综合评议,经公示后,发布大赛结果。
四、奖项设置
为优中选优、鼓励创新,大赛设一、二、三等奖,数量分别不超过参赛作品的10%、20%、30%。
五、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主办,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广州济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六、资源共享共用
参赛者享有作品著作权。优秀作品由主办方向水利行业终身学习平台推荐使用,资源共建共享协议由平台与团队协商约定。
七、其他事项
1.请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保证参赛作品质量,共同打造一批水利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2.联系方式
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何伊都 电话:13926193608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秘书处:张恒熙 电话:010-63203756
广州济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沈艳斌 电话:15818129690
附件:
附件4 第八届水利行业现代数字教学资源大赛观测指标.docx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
2024年7月9日